学习
用知识创造生活

如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如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多父母和老师比较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有了好的学习习惯后,那样的学生会让你感觉很轻松,而相反的就会让你有那种头痛欲裂、恨铁不成钢的那种感觉,然后还要对自己做心理安慰说:这是自己亲生的,亲生的啊。其实如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关键的还是从小就要进行培养。

如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传道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对于学习,本来就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老师能做的,应该做的就是指给学生一个方向,一个目标。而对于学习内容的掌握、进一步的领悟、更进一步的实际运用就是学生本身的问题了。所以,对于一位老师而言,自身的意志品格非常重要。老师具有正能力,其学生自然也是满身“正气”的。并且告诉学生努力的目标,做人的道理以及学习的作用。

授业

这一点非常好理解,也是我们国人最看重的一点。老师每天上课所做的工作就是教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这对于老师的授课经验以及自身的教学方式有了很大的要求。想成为一个“名师”就需要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辅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授业也许是身为老师最重要的任务!

解惑

解答学生产生的疑惑,也是老师的任务。这一点上,在古代要求老师必须“学富五车”,但是对于现代教学来说,每一个学科学生都能找到一个自己“专门”的老师,也可以说是十分幸运的了。在通往知识殿堂的道路上,遇到问题和疑惑是很正常的,有人在旁为你解答疑惑,填平路上的洞坑,照亮前路,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提高效率。

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是不同的,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作为老师,应该接受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因材施教。而学生也应该自己积极主动的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尊重老师,向有丰富经验的老师请教。在学习生活中,最忌讳的就是自己“死磕”。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就是教导我们掌握团队的力量,利用集体的智慧。

对于如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纵观古今,应了“名师出高徒”这句话的知名历史人物大多都是“因材施教”的典范。所以,我们总结了这样一句话:“真正的好学生不是老师教的,老师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只是辅导。”“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这个道理了!

如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有了对学习的兴趣后,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学习。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要是对什么感兴趣的话,而且还特想知道为什么的,就可以带他到书中去寻找答案,让他知道为什么的答案。只要有兴趣了,有疑问了,才会有想学习的想法,才会去行动。

学习环境和氛围

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也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个必要条件。周围的人都在如饥似渴的学习,没有人在游手好闲,没有人在做着和学习无关的事情,在这样的氛围带动下,学生怎么会不爱学习呢?

看一些正能量的节目

在学生的休息时间里,可以组织学生看一些正能量的节目,既可以让学生轻缓解学习的压力,有可以让学生在节目中学到知识。比如里约奥运会中国健儿拼搏的节目,还有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成语大会,在这个节目里面选手的精彩表演,主持人的博学多才、机智以及评委老师的精彩讲解,都让人对成语有了学习的冲动。

父母的陪伴

孩子在学习的时候,父母的陪伴是最最重要的。在孩子学习的时候,父母可以静静的坐在其旁边,也可以做自己的工作或是家务活动,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和自己一样,在努力拼搏。有这样的父母陪在身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怕养不成吗?

赞美和鼓励

在孩子的学习习惯比以前有了一些改善后,当老师的和做父母的要给予赞美和鼓励。让学生知道自己在被关注,自己取得的一些进步也得到了认可。其实赞美和鼓励是最能促进学生进步的动力支持。所以家长和老师要不吝自己的赞美和鼓励。

父母的以身作则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需要父母的以身作则。父母平常都是在家喜欢静静的捧一本书进行学习的话,那么孩子自然也会受到家长的影响,自然也就会慢慢的养成喜欢读书的号习惯了。

循序渐进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需要循序渐进的进行。一个很爱玩的孩子,你不可能一下子就能让他就爱上了学习,得慢慢的来,不能强制的就让孩子养成学习习惯,得循序渐进,慢慢的来,今天学习了1小时,明天可以少量的增加15分钟。

所以,对于如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既是学生本人的事情也是身为老师的责任。想要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老师也需要同步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跑马,易放难收。”那浩瀚知识的海洋,等待着所有人去畅游,只不过有太多的人在中途放弃,能坚持的人寥寥无几。

赞(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学习网 » 如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效学习知识 愉快享受生活